曹沫者、魯人也、一以勇力事魯莊公。莊公好力。曹沫為魯將、與齊戰、三敗北。魯莊公懼、乃獻遂邑之地以和。二猶復以為將。
一索隱。沫音亡葛反。左傳、穀梁並作「曹劌」、然則沫宜音劌、沫劌聲相近而字異耳。此作「曹沫」、事約公羊為說、然彼無其名、直云「曹子」而已。且左傳魯莊十年、戰於長勺、用曹劌謀敗齊、而無劫桓公之事。十三年盟於柯、公羊始論曹子。穀梁此年惟雲「曹劌之盟、信齊侯也」、又記不具行事之時。
二索隱。左傳「齊人滅遂」、杜預云「遂國在濟北蛇丘縣東北也」。正義。故城在兗州龔丘縣西北七十六里也。
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。一桓公與莊公旣盟於壇上、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、二桓公左右莫敢動、而問曰。「子將何欲。」三曹沫曰。「齊強魯弱、而大國侵魯亦甚矣。今魯城壞卽壓齊境、四君其圖之。」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。旣已言、曹沫投其匕首、下壇、北面就羣臣之位、顏色不變、辭令如故。桓公怒、欲倍其約。五管仲曰。「不可。夫貪小利以自快、棄信於諸侯、失天下之援、不如與之。」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、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。
一索隱。杜預云。「濟北東阿、齊之柯邑、猶祝柯今為祝阿也。」
二索隱。匕音比。劉氏云「短劍也」。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、其頭類匕、故云「匕首」也。
三索隱。公羊傳曰。「管子進曰。『君何求。』」何休注云。「桓公卒不能應、管仲進為言之也。」
四索隱。齊魯鄰接、今齊數侵魯、魯之城壞、卽壓近齊之境也。
五索隱。倍音佩也。
其後百六十有七年而吳有專諸之事。一
一索隱。「專」字亦作「剸」、音同。左傳作「鱄設諸」。
專諸者、吳堂邑人也。一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、知專諸之能。伍子胥旣見吳王僚、說以伐楚之利。吳公子光曰。「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而員言伐楚、欲自為報私讎也、非能為吳。」吳王乃止。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、乃曰。「彼光將有內志、未可說以外事。」二乃進專諸於公子光。
一索隱。地理志臨淮有堂邑縣。
二索隱。言其將有內難弒君之志、且對外事生文。吳世家曰「知光有他志」。
光之父曰吳王諸樊。諸樊弟三人。次曰餘祭、一次曰夷眛、二次曰季子札。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、以次傳三弟、欲卒致國於季子札。諸樊旣死、傳餘祭。餘祭死、傳夷眛。夷眛死、當傳季子札。季子札逃不肯立、吳人乃立夷眛之子僚為王。公子光曰。「使以兄弟次邪、季子當立。必以子乎、則光眞適嗣、當立。」故嘗陰養謀臣以求立。
一索隱。祭音側界反。
二索隱。亡葛反。公羊作「餘末」。
光旣得專諸、善客待之。九年而楚平王死。一春、吳王僚欲因楚喪、使其二弟公子蓋餘、屬庸二將兵圍楚之𤅬。三使延陵季子於晉、以觀諸侯之變。楚發兵絕吳將蓋餘、屬庸路、吳兵不得還。於是公子光謂專諸曰。「此時不可失、不求何獲。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。不求而欲獲何、不求何有收獲。且光眞王嗣、當立、季子雖來、不吾廢也。」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。不廢吾也。專諸曰。「王僚可殺也。母老子弱、而兩弟將兵伐楚、楚絕其後。方今吳外困於楚、而內空無骨鯁之臣、是無如我何。」四公子光頓首曰。「光之身、子之身也。」
一索隱。春秋昭二十六年「楚子居卒」是也。吳世家云「十二年」、此云「九年」、並誤。據表乃左傳合在僚之十一年也。
二索隱。屬音燭。二子、僚之弟也。左傳作掩餘、屬庸。掩蓋義同、屬燭字相亂耳。
三索隱。事在魯昭二十七年。地理志廬江有灊縣、天柱山在南。音潛。杜預左傳注云「灊、楚邑、在廬江六縣西南也」。 正義。灊故城在壽州霍山縣東二百步。
四索隱。左傳直云「王可殺也、母老子弱、是無若我何」。則是專設諸度僚可殺、言其少援救、故云「無柰我何」。太史公採其意、且據上文、因複加以兩弟將兵外困之辭。而服虔、杜預見左氏下文云「我爾身也」、「以其子為卿」、遂彊解「是無如我何」猶言「我無若是、謂專諸欲以老弱托光」、義非允愜。王肅之說、亦依史記也。
四月丙子、一光伏甲士二於窟室中、三而具酒請王僚。孫守真按。具備、同義複詞。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、門戶階陛左右、皆王僚之親戚也。夾立侍、皆持長鈹。四酒旣酣、公子光詳為五足疾、入窟室中、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六而進之。旣至王前、專諸擘魚、因以匕首刺七王僚、王僚立死。左右亦殺專諸、王人擾亂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、盡滅之、遂自立為王、是為闔閭。闔閭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。
一索隱。注僚之十二年夏也、吳系家以為十三年、非也。左氏經傳唯言「夏四月」、公羊、穀梁無傳、經更與左氏、吳系家同。此傳稱「丙子」、當有所據、不知出何書。
二索隱。左傳曰「伏甲」、謂甲士也。下文云「出其伏甲以攻王」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窟、一作『空』。」
四集解。音披。索隱。音披、兵器也。劉逵吳都賦注「鈹、兩刃小刀」。
五索隱。上音陽、下如字。左傳曰「光偽足疾」、此云「詳」、詳卽偽也。或讀此「為」字音偽、非也。豈詳偽重言耶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炙、一作『炮』。」正義。炙、者夜反。
七索隱。刺音七賜反。
其後七十餘年而晉有豫讓之事。一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闔閭元年至三晉滅智伯六十二年。豫讓一作『襄』。」
豫讓者、晉人也、一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、而無所知名二。去而事智伯、三智伯甚尊寵之。及智伯伐趙襄子、趙襄子與韓、魏合謀滅智伯、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。趙襄子最怨智伯、四漆其頭以為飲器。五豫讓遁逃山中、曰。「嗟乎。士為知己者死、女為說己者容。今智伯知我、我必為報讎而死、以報智伯、則吾魂魄不愧矣。」孫守真按。不=無。乃變名姓為刑人、入宮塗廁、孫守真按。宮中之途廁。中挾匕首、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、心動、執問塗廁之刑人、則豫讓、內持刀兵、曰。「欲為智伯報仇。」左右欲誅之。襄子曰。「彼義人也、吾謹避之耳。且智伯亡無後、而其臣欲為報仇、此天下之賢人也。」卒醳去之。六孫守真按。醳=釋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
一索隱。案。此傳所說、皆約戰國策文。
二索隱。案。左傳範氏謂昭子吉射也。自士會食邑於範、後因以邑為氏。中行氏、中行文子荀寅也。自荀林父將中行後、因以官為氏。
三索隱。案。智伯、襄子荀瑤也。襄子、林父弟荀首之後。範、中行、智伯事已具趙系家。
四索隱。謂初則醉以酒、後又率韓、魏水灌晉陽、城不沒者三板、故怨深也。
五索隱。案。大宛傳曰「匈奴破月氐王、以其頭為飲器」。裴氏注彼引韋昭云「飲器、椑榼也」。晉灼曰「飲器、虎子也」。皆非。椑榼所以盛酒耳、非用飲者。晉氏以為褻器者、以韓子、呂氏春秋並云襄子漆智伯頭為溲杅、故云。 正義。劉云。「酒器也、每賓會設之、示恨深也。」按。諸先儒說恐非。
六索隱。卒、足律反。醳音釋、字亦作「釋」。
居頃之、豫讓又漆身為厲、一吞炭為啞、二使形狀不可知、孫守真按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。形容狀貌。行乞於市。其妻不識也。行見其友、其友識之、曰。「汝非豫讓邪。」曰。「我是也。」其友為泣曰。「以子之才、委質而臣事襄子、襄子必近幸子。近幸子、乃為所欲、三顧不易邪。四何乃殘身苦形、欲以求報襄子、不亦難乎。」豫讓曰。「旣已委質臣事人、而求殺之、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。且吾所為者五極難耳。然所以為此者、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。」六
一集解。音賴。索隱。癘音賴。賴、惡瘡病也。凡漆有毒、近之多患瘡腫、若賴病然、故豫讓以漆塗身、令其若癩耳。然厲賴聲相近、古多假「厲」為「賴」、今之「癩」字從「疒」、故楚有賴鄕、亦作「厲」字、戰國策說此亦作「厲」字。
二索隱。啞音烏雅反。謂喑病。戰國策云。「漆身為厲、滅須去眉、以變其容、為乞食人。其妻曰。『狀貌不似吾夫、何其音之甚相類也。』讓遂吞炭以變其音也。」
三索隱。謂因得殺襄子。
四索隱。顧、反也。耶、不定之辭。反不易耶、言其易也。
五索隱。劉氏云。「謂今為癘啞也。」
六索隱。言寧為厲而自刑、不可求事襄子而行殺、則恐傷人臣之義而近賊、非忠也。
旣去、頃之、襄子當出、豫讓伏於所當過之橋下。一襄子至橋、馬驚、襄子曰。「此必是豫讓也。」使人問之、果豫讓也。於是襄子乃數豫讓曰。「子不嘗事范、中行氏乎。智伯盡滅之、而子不為報讎、而反委質臣於智伯。智伯亦已死矣、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。」豫讓曰。「臣事范、中行氏、范、中行氏皆衆人遇我、我故衆人報之。至於智伯、國士遇我、我故國士報之。」襄子喟然歎息而泣曰。「嗟乎豫子。子之為智伯、名旣成矣、而寡人赦子、亦已足矣。子其自為計、寡人不複釋子。」使兵圍之。豫讓曰。「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、而忠臣有死名之義。前君已寬赦臣、天下莫不稱君之賢。今日之事、臣固伏誅、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、焉以致報讎之意、孫守真按。斷句、焉當屬上讀。否則則通「於」字、皆語助也。則雖死不恨。非所敢望也、敢布腹心。」於是襄子大義之、乃使使持衣與豫讓。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、二孫守真按。躍進、同義複詞。曰。「吾可以下報智伯矣。」遂伏劍自殺。死之日、趙國志士聞之、皆為涕泣。
一正義。汾橋下架水、在幷州晉陽縣東一里。
二索隱。戰國策曰。「衣盡出血。襄子回車、車輪未周而亡。」此不言衣出血者、太史公恐涉怪妄、故略之耳。
其後四十餘年而軹有聶政之事。一
一集解。自三晉滅智伯至殺俠累、五十七年。
聶政者、軹深井里人也。一殺人避仇、與母、姊如齊、以屠為事。
一索隱。地理志河內有軹縣。深井、軹縣之里名也。正義。在懷州濟源縣南三十里。
久之、濮陽嚴仲子一事韓哀侯、二與韓相俠累三有卻。四嚴仲子恐誅、亡去、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。至齊、齊人或言聶政勇敢士也、避仇隱於屠者之閒。嚴仲子至門請、數反、然後具酒自暢五孫守真按。暢=觴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聶政母前。酒酣、嚴仲子奉黃金百溢、前為聶政母壽。聶政驚怪其厚、固謝嚴仲子。嚴仲子固進、而聶政謝曰。「臣幸有老母、家貧、客游以為狗屠、可以旦夕得甘毳六以養親。親供養備、孫守真按。具備、同義複詞。足。不敢當仲子之賜。」嚴仲子闢人、因為聶政言曰。孫守真按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+添字還原。因而為。「臣有仇、而行游諸侯衆矣。然至齊、竊聞足下義甚高、故進百金者、將用為大人粗糲之費、七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大人不在家、家裡沒大人的大人。得以交足下之驩、豈敢以有求望邪。」孫守真按。斷句。豈敢以有求.望邪。聶政曰。「臣所以降志辱身八居市井屠者、徒幸以養老母。老母在、政身未敢以許人也。」九嚴仲子固讓、孫守真按。廉讓、讓與之讓、單字想複詞。聶政竟不肯受也。然嚴仲子卒備賓主之禮而去。
一索隱。高誘曰。「嚴遂、字仲子。」
二索隱。案。表聶政殺俠累在列侯三年。列侯生文侯、文侯生哀侯、凡更三代、哀侯六年為韓嚴所殺。今言仲子事哀侯、恐非其實。且太史公聞疑傳疑、事難旳據、欲使兩存、故表、傳各異。
三索隱。上古夾反、下力追反。案。戰國策俠累名傀也。
四索隱。戰國策云。「韓傀相韓、嚴遂重於君、二人相害也。嚴遂舉韓傀之過、韓傀叱之於朝、嚴遂拔劍趨之、以救解。」是有卻之由也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賜』。」索隱。徐氏云一作「賜」。案。戰國策作「觴」、近為得也。正義。數、色吏反。
六集解。此芮反。索隱。鄒氏音脃、二義相通也。
七正義。糲猶粗米也、脫粟也。韋昭云。「古者名男子為丈夫、尊婦嫗為大人。漢書宣元六王傳『王遇大人益解、為大人乞骸去』。按大人、憲王外祖母。古詩云『三日斷五疋、大人故言遲』是也。」
八索隱。言其心志與身本應高潔、今乃卑下其志、屈辱其身。論語孔子謂「柳下惠降志辱身」是也。
九索隱。禮記曰。「父母存、不許友以死。」
久之、聶政母死。旣已葬、除服、聶政曰。「嗟乎。政乃市井之人、一鼓刀以屠。孫守真按。七星大法。以剁刀行如打鼓、故以喻也。不要死在一點上、永遠注意對立面。文學語言。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、不遠千里、枉車騎而交臣。臣之所以待之、至淺鮮矣、未有大功可以稱者、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、我雖不受、然是者徒深知政也。孫守真按。記者的者。單字想複詞。是=此。∴是者=此人。徒、獨、但、ㄊㄨˊ。字形結構兼音義·雙聲通假·一聲之轉。下文已用「獨」、故抽換字面爾。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、孫守真按。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+單字想複詞。窮鄉僻壤。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。且前日要政、政徒以老母。老母今以天年終、政將為知己者用。」乃遂西至濮陽、見嚴仲子曰。「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、徒以親在。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終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。請得從事焉。」嚴仲子具告曰。「臣之仇韓相俠累、俠累又韓君之季父也、宗族盛多、居處兵衞甚設、臣欲使人刺之、(衆)終莫能就。今足下幸而不棄、請益其車騎壯士可為足下輔翼者。」聶政曰。「韓之與衞、相去中閒不甚遠、二孫守真按。ㄐ丨ㄢˋ、間隔ㄐ丨ㄢˋ ㄍㄜˊ、同義複詞。閒=間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今殺人之相、相又國君之親、此其勢不可以多人、多人不能無生得失、三孫守真按。無=不。蓋史記「無、不」互用。生得失則語泄、語泄是韓舉國而與仲子為讎、四豈不殆哉。」遂謝車騎人徒、聶政乃辭獨行。
一正義。古者相聚汲水、有物便賣、因成市、故云「市井」。
二索隱。高誘曰。「韓都潁川陽翟、衞都東郡濮陽、故曰『閒不遠』也。」
三索隱。無生得。戰國策作「無生情」、言所將人多、或生異情、故語泄。此云「生得」、言將多人往殺俠累後、又被生擒而事泄、亦兩俱通也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難』。」索隱。徐注云一作「難」。戰國策譙周亦同。
杖劍至韓、韓相俠累方坐府上、持兵戟而衞侍者甚衆。聶政直入、上階刺殺俠累、一左右大亂。聶政大呼、所擊殺者數十人、因自皮面決眼、二自屠出腸、遂以死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韓烈侯三年三月、盜殺韓相俠累。俠累名傀。戰國策曰『有東孟之會』、又云『聶政刺韓傀、兼中哀侯』。」 索隱。戰國策曰。「政直入、上階刺韓傀、傀走而抱哀侯、聶政刺之、兼中哀侯。」高誘曰。「東孟、地名也。
二索隱。皮面謂以刀割其面皮、欲令人不識。決眼謂出其眼睛。戰國策作「抉眼」、此「決」亦通、音烏穴反。
韓取聶政尸暴於市、一購問莫知誰子。於是韓(購)縣〔購〕之、有能言殺相俠累者予千金。久之莫知也。
一正義。暴、蒲酷反。
政姊榮一聞人有刺殺韓相者、賊不得、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。不得賊。國不知其名姓、暴其尸而縣之千金、乃於邑二曰。「其是吾弟與。嗟乎、嚴仲子知吾弟。」立起、如韓、之市、而死者果政也、伏尸哭極哀、曰。「是軹深井里所謂聶政者也。」市行者諸衆人皆曰。「此人暴虐吾國相、王縣購其名姓千金、夫人不聞與。何敢來識之也。」榮應之曰。「聞之。然政所以蒙污辱自棄於市販之閒者、為老母幸無恙、三妾未嫁也。親旣以天年下世、妾已嫁夫、嚴仲子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四而交之、澤厚矣、可柰何。士固為知己者死、今乃以妾尚在之故、重自刑以絕從、五妾其柰何畏歿身之誅、終滅賢弟之名。」大驚韓市人。乃大呼天者三、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。
一集解。一作「嫈」。索隱。榮、其姊名也。戰國策無「榮」字。
二索隱。劉氏云。「煩冤愁苦。」
三索隱。爾雅云「恙、憂也」。楚詞云「還及君之無恙」。風俗通云「恙、病也。凡人相見及通書、皆云『無恙』。」又易傳云、上古之時、草居露宿。恙、嚙蟲也、善食人心、俗悉患之、故相勞云「無恙」。恙非病也。
四索隱。案。察謂觀察有志行乃舉之。劉氏云察猶選也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恐其姊從坐而死。」索隱。重音持用反。重猶復也。為人報讎死、乃以妾故復自刑其身、令人不識也。從音蹤、古字少、假借無旁「足」、而徐氏以為從坐、非也。劉氏亦音足松反。孫守真按。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 正義。重、直龍反。自刑作「刊」。說文云「刊、剟也」。按。重猶愛惜也。本為嚴仲子報仇訖、愛惜其事、不令漏洩、以絕其蹤跡。其姊妄云為己隱、誤矣。
晉、楚、齊、衞聞之、皆曰。「非獨政能也、乃其姊亦烈女也。鄕使政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、一不重暴骸之難、二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。誰不重、誰暴骸。皆其姊聶榮(嫈)也。誰言古人女無字名者、榮(嫈)不然乎。曝=暴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、即不得收骨葬入土為安也。必絕險千里以列其名、姊弟俱僇於韓市者、亦未必敢以身許嚴仲子也。嚴仲子亦可謂知人能得士矣。」
一索隱。濡、潤也。人性濕潤則能含忍、故云「濡忍」也。若勇躁則必輕死也。
二索隱。重難並如字。重猶惜也、言不惜暴骸之為難也。
其後二百二十餘年秦有荆軻之事。一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聶政至荆軻百七十年爾。」索隱。徐氏據六國年表、聶政去荆軻一百七十年、則謂此傳率略而言二百餘年、亦當時為不能細也。正義。按。年表從始皇二十三年至韓景侯三百七十年、若至哀侯六年、六百四十三年也。
荆軻者、衞人也。一其先乃齊人、徙於衞、衞人謂之慶卿。二而之燕、燕人謂之荆卿。
一索隱。按。贊論稱「公孫季功、董生為余道之」、則此傳雖約戰國策而亦別記異聞。
二索隱。軻先齊人、齊有慶氏、則或本姓慶。春秋慶封、其後改姓賀。此下亦至衞而改姓荆。荆慶聲相近、故隨在國而異其號耳。卿者、時人尊重之號、猶如相尊美亦稱「子」然也。
荆卿好讀書擊劍、一以術說衞元君、衞元君不用。其後秦伐魏、置東郡、徙衞元君之支屬於野王。二
一集解。呂氏劍技曰。「持短入長、倏忽從橫。」
二正義。懷州河內縣。
荆軻嘗游過榆次、一與蓋聶論劍、二蓋聶怒而目之。荆軻出、人或言復召荆卿。蓋聶曰。「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、吾目之。試往、是宜去、不敢留。」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。誰試往、來人試著前去看看也。誰去、不留。荊軻也。使使往之主人、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+添字還原。荊軻投宿之主人處。荆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。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離去。使者還報、蓋聶曰。「固去也、吾曩者目攝之。」三孫守真按。攝=懾、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
一正義。並州縣也。
二索隱。蓋音古臘反。蓋、姓。聶、名。
三索隱。攝猶整也。謂不稱己意、因怒視以攝整之也。正義。攝猶視也。
荆軻游於邯鄲、魯句踐與荆軻博、爭道、一孫守真按。博=搏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魯句踐怒而叱之、荆軻嘿而逃去、遂不復會。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。會什麼。與魯句踐再會也。猶藺相如之逃廉頗也。
一索隱。魯、姓。句踐、名也。與越王同、或有意義。俗本「踐」作「賤」、非。
荆軻旣至燕、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。一孫守真按。猶前「鼓刀」之文學語言、此以「擊」為彈琴亦象其似而喻之耳。荆軻嗜酒、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、酒酣以往、孫守真按。七星大法。空間vs時間、此乃時間之往、非空間之往也。∴以往=以後。往後、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高漸離擊築、荆軻和而歌於市中、相樂也、已而相泣、旁若無人者。荆軻雖游於酒人乎、二孫守真按。百衲本、武英殿本均是「乎」字。蓋「乎=虍→處」(「處」从「虍」聲)、字形結構換聲符+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乎、虍、字形結構兼音義·同音通假或疊韻通假、故有「虍乎」合成之「虖」字。然其為人沈深好書。其所游諸侯、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。其之燕、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、知其非庸人也。
一索隱。築似琴、有弦、用竹擊之、取以為名。漸音如字、王義(之)音哉廉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飲酒之人。」
居頃之、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。燕太子丹者、故嘗質於趙、而秦王政生於趙、其少時與丹驩。及政立為秦王、而丹質於秦。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、故丹怨而亡歸。歸而求為報秦王者、國小、力不能。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、楚、三晉、稍蠶食諸侯、且至於燕、燕君臣皆恐禍之至。太子丹患之、問其傅鞠武。一武對曰。「秦地遍天下、威脅韓、魏、趙氏、孫守真按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+添字還原。以威脅迫。北有甘泉、谷口之固、南有涇、渭之沃、擅巴、漢之饒、右隴、蜀之山、左關、殽之險、民衆而士厲、孫守真按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眾⇌厲、先抓動詞·找對詞性。厲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勵。單字想複詞。厲害。兵革有餘。孫守真按。多餘、同義複詞、單字想複詞。意有所出、則長城之南、易水以北、二未有所定也。柰何以見陵之怨、欲批三其逆鱗哉。」丹曰。「然則何由。」孫守真按。由=從、何由、何去何從→要怎麼辦。添字還原+倒序重組。計由何出。對曰。「請入圖之。」
一索隱。上音曲、又如字、人姓名也。
二正義。以北謂燕國也。
三集解。批音白結反。索隱。白結反。批謂觸擊之。
居有閒、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、亡之燕、太子受而舍之。鞠武諫曰。「不可。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、足為寒心、一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寒顫→顫慄。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。是謂『委肉當餓虎之蹊』也、禍必不振矣。二孫守真按。被動式要看上下文、前後文、禍必不能被振矣。添字還原。振興、振作。振=拯、字形結構換聲符。振=賑、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雖有管、晏、不能為之謀也。願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。請西約三晉、南連齊、楚、北購於單于、三孫守真按。購=媾=講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媾和=講和。單字想複詞。其後迺可圖也。」太子曰。「太傅之計、曠日彌久、心惛然、四恐不能須臾。且非獨於此也、孫守真按。獨=但、前已見(徒=但=獨)。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、歸身於丹、丹終不以迫於彊秦而棄所哀憐之交、置之匈奴、是固丹命卒之時也。願太傅更慮之。」鞠武曰。「夫行危欲求安、造禍而求福、計淺而怨深、連結一人之後交、孫守真按。援交→後援。後、七星大法。時間之後。不顧國家之大害、此所謂『資怨而助禍』矣。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、必無事矣。孫守真按。無事=沒轍。抽換字面爾。且以雕鷙之秦、行怨暴之怒、豈足道哉。燕有田光先生、其為人智深而勇沈、可與謀。」太子曰。「願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、可乎。」鞠武曰。「敬諾。」出見田先生、道「太子願圖國事於先生也」。田光曰。「敬奉敎。」乃造焉。
一索隱。凡人寒甚則心戰、恐懼亦戰。今以懼譬寒、言可為心戰。
二索隱。振、救也。言禍及天下、不可救之。
三索隱。戰國策「購」作「講」。講、和也。今讀購與「為燕媾」同、媾亦合也。漢、史媾講兩字常襍、今欲北與連和。陳軫傳亦曰「西購於秦」也。
四正義。惛音昏。
太子逢迎、卻行為導、跪而蔽席。一田光坐定、左右無人、太子避席而請曰。「燕秦不兩立、願先生留意也。」田光曰。「臣聞騏驥盛壯之時、一日而馳千里。至其衰老、駑馬先之。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、不知臣精已消亡矣。雖然、光不敢以圖國事、所善荆卿可使也。」二太子曰。「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荆卿、可乎。」田光曰。「敬諾。」卽起、趨出。太子送至門、戒曰。「丹所報、先生所言者、國之大事也、願先生勿洩也。」田光俛而笑曰。「諾。」三僂行見荆卿、曰。「光與子相善、燕國莫不知。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、不知吾形已不逮也、幸而敎之曰『燕秦不兩立、願先生留意也』。光竊不自外、言足下於太子也、願足下過太子於宮。」荆軻曰。「謹奉敎。」田光曰。「吾聞之、長者為行、不使人疑之。今太子告光曰。『所言者、國之大事也、願先生勿泄』、是太子疑光也。夫為行而使人疑之、非節俠也。」欲自殺以激荆卿、曰。「願足下急過太子、言光已死、明不言也。」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。不言機密也。明、證明、明志。單字想複詞。因遂自刎而死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蔽、一作『撥』、一作『拔』。」索隱。蔽音疋結反。蔽猶拂也。
二正義。燕丹子云。「田光答曰。『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。夏扶血勇之人、怒而面赤。宋意脈勇之人、怒而面靑。武陽骨勇之人、怒而面白。光所知荆軻、神勇之人、怒而色不變。』」
三正義。俛音俯。
荆軻遂見太子、言田光已死、致光之言。太子再拜而跪、膝行流涕、有頃而后言曰。「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、欲以成大事之謀也。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、豈丹之心哉。」荆軻坐定、太子避席頓首曰。「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、使得至前、敢有所道、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。一今秦有貪利之心、而欲不可足也。非盡天下之地、臣海內之王者、其意不厭。今秦已虜韓王、盡納其地。又舉兵南伐楚、北臨趙。王翦將數十萬之衆距漳、鄴、而李信出太原、雲中。趙不能支秦、必入臣、入臣則禍至燕。燕小弱、數困於兵、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。諸侯服秦、莫敢合從。丹之私計愚、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、闚以重利。二孫守真按。闚ㄎㄨㄟ、規勸之規ㄍㄨㄟ、單字想複詞、善誘也。秦王貪、三其勢必得所願矣。誠得劫秦王、使悉反諸侯侵地、若曹沫之與齊桓公、則大善矣。則不可、因而刺殺之。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、則君臣相疑、以其閒諸侯得合從、其破秦必矣。此丹之上願、而不知所委命、唯荆卿留意焉。」久之、荆軻曰。「此國之大事也、臣駑下、恐不足任使。」太子前頓首、固請毋讓、然後許諾。於是尊荆卿為上卿、舍上舍。太子日造門下、供太牢具、異物閒進、孫守真按。閒=間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倒序重組。間進異物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供⇌進、抽換字面爾。車騎美女恣荆軻所欲、以順適其意。四
一索隱。案。無父稱孤。時燕王尚在、而丹稱孤者、或記者失辭、或諸侯嫡子時亦僭稱孤也。又劉向云「丹、燕王喜之太子」。
二索隱。闚、示也。言以利誘之。
三索隱。絕句。
四索隱。燕丹子曰「軻與太子游東宮池、軻拾瓦投●缺字。原文不清、或是「鼃」或「鼀」、武英殿本作「龜」、太子捧金丸進之。又共乘千里馬、軻曰『千里馬肝美』、卽殺馬進肝。太子與樊將軍置酒於華陽台、出美人能鼓琴、軻曰『好手也』、斷以玉盤盛之。軻曰『太子遇軻甚厚』」是也。
久之、荆軻未有行意。秦將王翦破趙、虜趙王、盡收入其地、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。太子丹恐懼、乃請荆軻曰。「秦兵旦暮渡易水、則雖欲長侍足下、豈可得哉。」荆軻曰。「微太子言、臣願謁之。今行而毋信、則秦未可親也。夫樊將軍、秦王購之金千斤、邑萬家。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、一奉獻秦王、秦王必說見臣、臣乃得有以報。」太子曰。「樊將軍窮困來歸丹、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、願足下更慮之。」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方城縣有督亢亭。」駰案。劉向別錄曰「督亢、膏腴之地」。索隱。地理志廣陽國有薊縣。司馬彪郡國志曰「方城有督亢亭」。正義。督亢坡在幽州範陽縣東南十里。今固安縣南有督亢陌、幽州南界。
荆軻知太子不忍、乃遂私見樊於期曰。「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、孫守真按。待遇、同義複詞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、邑萬家、將柰何。」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。「於期每念之、常痛於骨髓、顧計不知所出耳。」荆軻曰。「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、孫守真按。言=計、字形結構兼音義。前已用「計」(顧計不知所出耳)、故此改用「言」耳。報將軍之仇者、何如。」於期乃前曰。「為之柰何。」荆軻曰。「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、秦王必喜而見臣、臣左手把其袖、右手揕其匈、一孫守真按。揕=戡。匈=胸=胷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。孫守真按。愧辱。將軍豈有意乎。」樊於期偏袒搤捥二而進曰。「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、三孫守真按。腐=捬=拊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、=撫、字形結構換聲符耳。乃今得聞敎。」遂自剄。太子聞之、馳往、伏屍而哭、極哀。旣已不可柰何、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揕音張鴆切。一作『抗』。」索隱。徐氏音丁鴆反。揕謂以劍刺其胸也。又云一作「抗」。抗音苦浪反、言抗拒也、其義非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浴弧。顧饕扼音烏革反。捥音烏亂反。勇者奮厲、必先以左手扼右捥也。捥、古「腕」字。
三索隱。切齒、齒相磨切也。爾雅曰。「治骨曰切」。腐音輔、亦爛也。猶今人事不可忍雲「腐爛」然、皆奮怒之意也。
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、孫守真按。豫=預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得趙人徐夫人匕首、一取之百金、使工以藥焠之、二以試人、血濡縷、人無不立死者。三乃裝為遣荆卿。孫守真按。為ㄨㄟˊ、助詞。ㄨㄟˋ、副詞、將。燕國有勇士秦舞陽、年十三、殺人、人不敢忤視四。乃令秦舞陽為副。荆軻有所待、欲與俱。其人居遠未來、而為治行。頃之、未發、太子遲之、疑其改悔、乃復請曰。「日已盡矣、荆卿豈有意哉。丹請得先遣秦舞陽。」荆軻怒、叱太子曰。「何太子之遣。往而不返者、豎子也。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。誰往而不返、秦舞陽也。可見荊卿並不看好他、但太子丹自好之耳。而今乃知壞事者、正太子丹之為人也。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彊秦、僕所以留者、待吾客與俱。今太子遲之、請辭決矣。」遂發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徐、一作『陳』。」索隱。徐、姓。夫人、名。謂男子也。
二索隱。焠、染也、音悤潰反。謂以毒藥染劍鍔也。
三集解。言以匕首試人、人血出、足以沾濡絲縷、便立死也。
四索隱。忤者、逆也、五故反。不敢逆視、言人畏之甚也。
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、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之上、旣祖、取道、一高漸離擊築、荆軻和而歌、為變徵之聲、二士皆垂淚涕泣。又前而為歌曰。「風蕭蕭兮易水寒、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。」復為羽聲慷慨、士皆瞋目、髮盡上指冠。於是荆軻就車而去、終已不顧。
一正義。易州在幽州歸義縣界。
二正義。徵、知雉反。
遂至秦、持千金之資幣物、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。嘉為先言於秦王曰。「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、願舉國為內臣、比諸侯之列、給貢職如郡縣、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。恐懼不敢自陳、謹斬樊於期之頭、及獻燕督亢之地圖、函封、燕王拜送於庭、使使以聞大王、唯大王命之。」秦王聞之、大喜、乃朝服、設九賓一、見燕使者咸陽宮。二荆軻奉樊於期頭函、而秦舞陽奉地圖柙、三以次進。至陛、秦舞陽色變振恐、羣臣怪之。荆軻顧笑舞陽、前謝曰。「北蕃蠻夷之鄙人、未嘗見天子、故振懾。願大王少假借之、孫守真按。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。假、借、單字想複詞。不假寬貸之假。使得畢使於前。」秦王謂軻曰。「取舞陽所持地圖。」軻旣取圖奏之、秦王發圖、圖窮而匕首見。孫守真按。開發、發展、同義複詞、單字想複詞。見=現、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因左手把秦王之袖、而右手持匕首揕之。未至身、秦王驚、自引而起、袖絕。拔劍、劍長、操其室四。時惶急、劍堅、故不可立拔。荆軻逐秦王、秦王環柱而走。羣臣皆愕、卒起不意、盡失其度。而秦法、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。諸郎中五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。中郎。單字想複詞。宮中。宮中諸郎為郎中也。執兵皆陳殿下、非有詔召不得上。方急時、不及召下兵、以故荆軻乃逐秦王。而卒惶急、無以擊軻、而以手共搏之。是時侍醫夏無且六以其所奉藥囊提荆軻也。七孫守真按。提=擲=擿(下文即改用此字、抽換字面爾耳)、字形結構換聲符+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+上下文、前後文。同音通假。或。提=抵。均係聲類之字也。秦王方環柱走、卒惶急、不知所為、左右乃曰。「王負劍。」八孫守真按。背負、同義複詞。負劍、遂拔以擊荆軻、斷其左股。荆軻廢、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、九孫守真按。擿=擲=提=抵、字形結構換聲符+抽換字面爾。投擲、雙聲連綿詞、投、提、擲……一聲之轉。不中、中桐柱。一〇孫守真按。百衲本及武英殿本均作「中銅柱」。秦王復擊軻、軻被八創。軻自知事不就、倚柱而笑、箕踞以罵曰。「事所以不成者、以欲生劫之、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一一孫守真按。如曹沬事也。倒序重組。契約→約定。。」於是左右旣前殺軻、秦王不怡者良久。已而論功、孫守真按。已而=既而、抽換字面爾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。已經過後而(然後)……。賞羣臣及當坐者各有差、孫守真按。1.連坐。2.在坐。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、曰。「無且愛我、乃以藥囊提荆軻也。」
一正義。劉云。「設文物大備、卽謂九賓、不得以周禮九賓義為釋。」
二正義。三輔黃圖云。「秦始兼天下、都咸陽、因北陵營宮殿、則紫宮象帝宮、渭水貫都以象天漢、橫橋南度以法牽牛也。」
三索隱。戶甲反。柙亦函也。
四索隱。室謂鞘也。正義。燕丹子云。「左手揕其胸。秦王曰。『今日之事、從子計耳。乞聽瑟而死。』召姬人鼓琴、琴聲曰『羅縠單衣、可裂而絕。八尺屛風、可超而越。鹿盧之劍、可負而拔』。王於是奮袖超屛風走之。」
五索隱。若今宿衞之官。
六索隱。且音卽余反。
七正義。提、侄帝反。
八索隱。王劭曰。「古者帶劍上長、拔之不出室、欲王推之於背、令前短易拔、故云『王負劍』。」又燕丹子稱琴聲曰「鹿盧之劍、可負而拔」是也。
九索隱。擲與「擲」同、古字耳、音持益反。
一〇正義。燕丹子云。「荆軻拔匕首擲秦王、決耳入銅柱、火出。」
一一集解。漢鹽鐵論曰。「荆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、尺八匕首不足恃也。秦王操於不意、列斷賁、育者、介七尺之利也。」
於是秦王大怒、益發兵詣趙、詔王翦軍以伐燕。十月而拔薊城。燕王喜、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。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、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。。「秦所以尤追燕急者、以太子丹故也。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、秦王必解、而社稷幸得血食。」其後李信追丹、丹匿衍水中、一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、欲獻之秦。秦複進兵攻之。後五年、秦卒滅燕、虜燕王喜。
一索隱。水名、在遼東。
其明年、秦幷天下、立號為皇帝。於是秦逐太子丹、荆軻之客、皆亡。孫真按。追逐、同義複詞→追捕。單字想複詞。守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、一匿作於宋子。二孫守真按。添字還原。匿而作。久之、作苦、聞其家堂上客擊筑、傍偟不能去。孫守真按。徬徨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=盤桓、字形結構兼音義·雙聲通假·一聲之轉。每出言曰。「彼有善有不善。」從者三以告其主、曰。「彼庸乃知音、竊言是非。」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竊竊私語∴竊言=私議。家丈人召使前擊筑、四一坐稱善、賜酒。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五孫守真按。斷句。1.畏懼→畏縮、畏首畏尾、藏首藏尾、單字想複詞。2.畏懼→擔憂。憂約困無已時也。、乃退、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、更容貌而前。舉坐客皆驚、下與抗禮、以為上客。使擊筑而歌、客無不流涕而去者。孫守真按。去、離去=歸、單字想複詞。滿載而歸、敗興而歸之歸。歸去、同義複詞。宋子傳客之六孫守真按。1.傳而客之、添字還原。傳舍之傳、單字想複詞。2.傳客為傳舍之形訛。、聞於秦始皇。秦始皇召見、人有識者、乃曰。「高漸離也。」秦皇帝惜其善擊筑、孫守真按。1.倒序重組。擊筑善。2.添字還原。善於擊筑。重赦之、乃矐其目。七孫守真按。厚重、單字想複詞。矐=豁、字形結構換聲符·字形結構兼音義·同音通假。刳目謂如豁也。使擊筑、未嘗不稱善。稍益近之、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、八復進得近、舉筑朴九秦皇帝、孫守真按。朴=扑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不中。於是遂誅高漸離、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。
一索隱。欒布傳曰「賣庸於齊、為酒家人」、漢書作「酒家保」。案。謂庸作於酒家、言可保信、故云「庸保」。鶡冠子曰「伊尹保酒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縣名也、今屬巨鹿。」索隱。徐注云「縣名、屬巨鹿」者、據地理志而知也。正義。宋子故城在趙州平棘縣北三十里。
三索隱。謂主人家之左右也。
四索隱。劉氏云。「謂主人翁也。」又韋昭云。「古者名男子為丈夫、尊婦嫗為丈人。故漢書宣元六王傳所云丈人、謂淮陽憲王外王母、卽張博母也。故古詩曰。『三日斷五疋、丈人故言遲』是也。」
五索隱。約謂貧賤儉約。旣為庸保、常畏人、故云「畏約」。所以論語云「不可以久處約」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互以為客。」
七集解。矐音海各反。索隱。海各反、一音角。說者云以馬屎熏令失明。
八索隱。案。劉氏云「鉛為挺著筑中、令重、以擊人」。
九索隱。普十反。朴、擊也。
魯句踐已聞荆軻之刺秦王、私曰。「嗟乎、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。一甚矣吾不知人也。曩者吾叱之、彼乃以我為非人也。」
一索隱。案。不講謂不論習之。
太史公曰。世言荆軻、其稱太子丹之命、「天雨粟、馬生角」也、一太過。又言荆軻傷秦王、皆非也。始公孫季功、董生與夏無且游、具知其事、為餘道之如是。自曹沫至荆軻五人、此其義或成或不成、然其立意較然、二孫守真按。。成就、同義複詞。義成=就義、倒序重組。不欺其志、名垂後世、豈妄也哉。
一索隱。燕丹子曰。「丹求歸、秦王曰『烏頭白、馬生角、乃許耳』。丹乃仰天嘆、烏頭卽白、馬亦生角。」風俗通及論衡皆有此說、仍云「廄門木烏生肉足」。
二索隱。較、明也。孫守真按。較=皎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
索隱述贊。曹沫盟柯、返魯侵地。專諸進炙、定吳篡位。彰弟哭市、報主塗廁。刎頸申冤、操袖行事。暴秦奪魄、懦夫增氣。